协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老科协动态 > 协会动态
五措并举齐发力 产业扶贫见成效

五措并举齐发力 产业扶贫见成效

湘潭市老科协

精准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广大老科技工作者搭建了彰显优势,发挥作用的广阔平台,也使老科技工作者有了用武之地。湘潭市各级老科协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的系列决策部署,因地制宜,创新施策,有效促进了精准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全市老科协会员唱好产业扶贫这台“重头戏”,下好技术、就业扶贫这个“先手棋”,加入了乡村振兴的“大合唱”,老科技工作者的优势和作用在乡村振兴这个广阔的平台和农村这个希望的田野得到彰显。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习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的战略思路以来,湘潭市各级老科协把助推产业扶贫作为老科协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和主攻方向,动员全市老科协、老科技工作者积极投入产业扶贫,让其在产业扶贫中有所作为,大有可为。全市老科协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达300多个,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260多家(其中老科协会员创办、领办、合办近200家),帮扶1万多户近3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在推进产业扶贫的工作中,各级老科协组织强化了五个举措,抓好了因地制宜,制定完善特色种、养业发展规划,因户施策,加大产业扶贫的覆盖面,精选项目,关注重点贫困村、重点贫困户的帮扶措施落地见效三个环节。

一、培育龙头产业,彰显“头雁”效应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是产业机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所在,是脱贫不返贫的重要保障,更是精准扶贫长效化的机制之一。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湘各级老科协会员充分发挥自身人脉和智力方面的优势,各类能人引路,大力发展畜禽水产、蔬菜水果、竹品加工、油茶开发、茶叶发展、乡村旅游等九大特色产业,着力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培养一批领军人物,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作为产业扶贫主阵地、主战场,逐步形成了规模效应,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开启路径。

与此同时,湘潭市老科协积极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生力军”和领头人”作用,着力培养“领头雁”,精心打造龙头企业、大力培育支柱产业,探索“龙头企业十合作社 基地 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引导和组织老科协会员、老科技工作者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和“利益共同体”,有效带动了贫困户增收脱贫。湘乡市根据油茶是传统优势产业,很有发展前景情况引导会员积极培育油茶产业、开辟、复垦茶园、提升茶油加工品质,使油茶的经济效应最大化。潭市老科协会长、林业工程师张飞桃等老科技工作者通过积极开展科技攻关,提高油茶产量努力办好示范基地,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招引油茶深加工企业落户湘乡,延长油茶加工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等举措,油茶特色产业成为湘乡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贫困户种植油茶获得稳定收入,真正尝到了发展产业的甜头。潭市镇老科协发动村民在油茶种植面积最大的长城村试点油茶林低改,坚持每年秋冬季节对油茶垦复一次,油茶产量通过低改增加了3倍,油茶种植使村民人均收入增加500元以上。以点带面,潭市镇各村都实施油茶林低改工程,湘乡市和潭市镇油茶产量大大提,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增加了3倍。为了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潭市镇老科协积极牵线搭桥,引进湖南强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建立一个集种植、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化茶籽油种植加工基地,注册“九雁”牌茶油商标,拥有4300亩自主油茶园,建起了2000平方茶籽油深加工工厂,公司和油茶种植户实现互利双赢。湘潭县茶恩寺镇茶花村将去年未脱贫的38户贫困户全部纳入老科协理事宾益衡、黄云君两个蔬菜合作社和两个蔬菜基地,以合作社“建基地、聚资金、育市场”的精准支持模式,通过分红、务工等方式带动贫困户每年增收5000元以上。湘潭县老科协常务理事彭进文创办的雁芙生态农牧发展专业合作社,采用“委托帮扶养鸡、能人带动养鸡、自选场地养鸡”三种方式和赠送鸡苗、饲料棚架补贴等方法,对有创业条件和欲望的贫困户持续实施扶贫,同时帮助其销售,保价回收,确保养殖贫困户无后顾之忧。近两年,已经帮助扶植湘潭市(含湘乡、韶山)范围内的贫困户200余户,600余人,年户平增收8000元以上。2018年,她受调任隆回县委书记的原雨湖区委书记王永红介绍,到隆回县创办了养鸡专业合作社,使精准扶贫模式辐射到贫困山区。湘潭县老科协会员、“炼秋生猪饲养专业合作社”董事长熊炼秋成为云湖桥镇新联村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领头羊”,合作社社员已从最初的22户发展到如今的160余户,大家抱团取暖,共同发展,共同抵御市场风险。除此之外,熊炼秋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在他的组织带领下,合作社每年吸纳大、中专毕业生以及农村剩余劳力60余人就业,为受灾、贫困户捐资、捐物价值30多万元。湘潭县老科协会员宾益衡牵头成立的猕猴桃种植合作社,将17户贫困村民纳入帮扶对象,使每户贫困户均增收1万余元,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50余人的工作问题,每人每年增收1.5万余元,在他的带领下,猕猴桃成为附近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朝阳产业,合作社也被评为湘潭县返乡人员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基地、湖南省“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实践教学基地,并获得国家开放大学“希望的田野奖”、“优质初创企业”等荣誉。韶山市老科协理事成秋谷创办的宏发花卉苗木合作社,设有7个功能区,即樱花区、樱桃区、红叶石楠区、红叶李区、紫薇区、冷杉区、黄桃区。根据规划要求,成秋谷投入100多万元完成基地3公里水泥路面硬化、挖机井2口,铺设喷灌、滴灌20多公里,建立瞭望台、协助村上拓宽2.5公里示范道与高速S330连网,开发休闲农业等。2016年,成秋谷又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30亩,投资200万元,开垦荒地,整理梯田,种植黄桃、橙子、金桔租赁两口山塘养鱼作垂钓休闲场所,发展采摘、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业,次年就实现旅游收入20万元。2017年,宏发花卉苗木合作社的营业收入达2000多万元,让周边100多户栽种花卉、苗木的贫困户受益,每户年增加收入近5万元。该社已成为“湘潭市林业产业龙头企业”、“湖南省示范性合作社”、“全国林业示范性合作社”、“特色林业省级示范园”。湘乡市毛田镇老科协会员唐建福组织23户,村民利用水府庙水库尾巴水面培育优质品种鱼,养鱼48000多亩,每年产量5.6万斤,同时还进行火焙鱼加工,每年收入2800多万元。茶叶产业在湘潭市有后发优势,全市15家规模以上的茶叶企业(基地)有8家是老科协会员创办,其中,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湘潭羊鹿茶业公司,建有3个园区近千亩茶园,每年在采茶季节,有500多村民到基地采茶,每人年收入达万元,公司每年支付农妇制茶的工资达270万元。湘乡市老科协会员陈小桃等发起成立了湘乡市潭市镇跃进良种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农户120多户,合作社成立以来,理事会成员秉着为社员服务的宗旨,引进了一些油茶种植新品种、新技术。2010年初从亚林公司引进了长林系列十多个品种,在跃进村建立了一个30多亩的良种油茶种苗基地,不仅增加收入,还解决当地50多人的就业。湘潭县中路铺镇竹山村老科协会员陈水林自2003年开始养羊,2014年创办了湘潭县白泉养羊专业合作社,发了“羊”财的陈水林,致富不忘乡邻,决心回报社会,帮助贫困乡亲脱贫致富,13年来,他以每户送五头羊的形式,助力乡亲脱贫,他送羊的足迹遍布了整个湘潭县,已陆续送出黑山羊1万余头,经他帮助的贫困群众达400多户、1000多人,受到他帮助的村民说陈水林送羊,既使自己有了安定的工作,实现了就近就业,还增加了收入。

二、强化技术指导,增强“造血”功能

老科协会员利用自身专业技术优势,指导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成为湘潭市老科协助力精准扶贫的又一特色。通过技术指导,使贫困群众掌握了一技之长,增强了自身的“造血”功能,让他们在脱贫致富中得心应手。如,湘潭县花石镇东晓村的邓立根,在花石镇是不折不扣的贫困户,2018年他看中政府实施“精准脱贫”行动的大好时机,积极响应号召,发展湘莲种植,盼着能够过上好目子。但是,开始邓立根感到很害怕,因为他一点也不懂湘莲种植,担心连本钱都收不回。在渴望技术时,该镇老科协理事、农技站长胡天真主动为邓立根壮胆,鼓励邓立根放手去干并全力给予支持,不仅绞尽脑汁替邓立根在各方面出主意,还自己跑腿帮他购买种子、提供技术服务,还努力申请上级有关项目支持。在莲蓬成熟的季节,胡天真还四处联系,介绍买家前来收购,彻底打消了邓立根的后顾之忧,使他种植湘莲的积极性大增。湘潭县老科协会员汤守信已是80岁高龄,又是高级营林师,退休后的20年间,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的他坚持每年下乡100多天,为乡亲们提供技术指导,他有问必答、有信必复、有邀必到。在乌石镇和石潭镇,汤守信成功实施茶花大砧嫁接换冠的观赏茶花6000多株,采集茶花穗条10万余枝,爬到茶花树上为花农做嫁接示范,通过他的传授,花农们互帮互学,涌现出一批种花能手。在他的鼓励和指导下,很多人走出了生活困境。他指导不懂园艺、缺少资金的下岗工人胡某承包了桔园,在科学管理好桔园的同时,利用山地旱地种植花卉苗木,创办了园林绿化公司种了几十亩油茶、柑桔,柑桔树下面种西瓜,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示范户。湘潭县老科协农业分会经过多年的潜心调研,发现茶籽的采摘期与出油率有很大的关系,于是向县有关部门建议,对全县280万亩油茶林确定最佳采摘期,在得到县里支持后,林业分会又广泛向农民宣传,让其家喻户晓,经过油茶籽科学采摘期的实践,使茶籽每斤出油率由1.5两提升至3.2两,此举使农民一年增收500万元。湘乡市老科协理事刘克斌身残志坚,自学成才,通过20多年的潜心钻研,攻克了果树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道道难关。他进行上千次的比较试验,终于摸索出了“草木灰防治柑橘潜叶蛾”“果木防虫树裙”果树种植的新技术,育出了三个柚子、一个早熟蜜橘和一个优质李子品种,使原本一年只挂一次果的金钱橘树一年可以挂5次果,他把培养出的新品种、新技术无偿地赠送、传授给贫困村民。他创立的“湘乡市都得利水果苗木基地”成为湘乡市残疾人技术指导培训基地。10年来,刘克斌在老科协的支持下开展技术培训500多场次,受训人数达2万多人编印各类图书资料5万余份(册),免费发放给残疾和困难村民,他先后支持220多名残疾人建起了庭院和果园,逐步走上致富路。湘潭县乌石镇老科协会员、原农技站长王孝坤,年近70岁,手把手教天明村80后小伙子张坪种植蔬菜,当张坪看到菜园子里硕果累累,蔬菜长势喜人时,心里乐开了花。他说:“我虽然是土生土长的乌石人,但以前一直在外地打工,从没摸过锄头把。”庆幸的是,他有一个“好师傅”王孝坤。平日里一有时间,王孝坤总喜欢来张坪的菜地里转转,哪块地里的蔬菜长虫了,该怎么处理,王孝坤都手把手地教张坪,他出主意选的蔬菜种子特别好,每次采收出货都供不应求。王孝坤常说“我愿意发挥余热为大家服务,特别是为发展贫困村做事出力,心里踏实。”喝水不忘挖井人,张坪见生意做得不错,便热心地招呼贫困户来他的合作社干活,帮助不少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脱贫。湘潭县老科协常务理事、高级畜牧师陈正军,为了解决草食动物养殖户深冬初春牧草难的问题,与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湘潭生物机电学校联手进行牧草青储、微生菌发酵秸轩氨化实验,多次实验证明,新技术手段能使牧草青储3年不变质,既可转化秸秆,增加粗纤蛋白满足动物所需营养,又能适合动物口感要求,有效解决草食动物深冬初春牧草难问题,相应也减少了农村秸秆焚烧污染。在2018年,他又主动与省畜牧研究所联系,购回美国进口高丹草种子3000斤,墨西哥玉米600斤,并免费获得桂牧1号种苗1万株,紫象草种苗1万株,把购回的种子全部卖给贫困村民,将种苗也免费发放到16个养殖大户的手中,为解决养殖大户牧草冬储问题作出了贡献。湘潭市老科协农业分会发挥农业专家的优势,在湘潭县、雨湖区建立了农业专家工作站,老专家到团山养牛合作社、太交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技术指导,使近百位当家农民掌握了养殖技术。贫困村民都说,是老科协用技术帮他们插上了致富的翅膀,提振了他们脱贫的信心,增强了他们发展的后劲。

三、强化人才培训,拓宽就业渠道

湘潭市按照“授人以渔”的理念,创新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老科协主动配合农、林、卫、教、工会、人社等部门,帮助贫困人群“就地培训、就近就业”,如,湘潭县老科协常务理事彭进文的雁湖公司,2018年组织举办湘黄鸡常规养殖技术培训班11期、新型职业资格农民扶贫专场培训班一期、市场风险与战略研讨会一次、观摩活动两次、带薪见习活动两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00多人,免费发放各类技术资料3000多份,通过培训后的农民获得了一技之长,为就近就地就业打好了基础。同时组建了一支专业技术服务队伍,10多位技术员为217名社员,3000多养殖户免费上门服务,市、县农业部门领导视察了该公司的培训工作后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把公司确定为湘潭县农业局农民培训实习训练基地。湘潭县老科协常务理事陈正军牵头组织、注册登记新型职业农民学历班,今年元月他主讲开课三期,三月主讲开课三期,四月他带队进行现场实习,五月份300多学员结业。云湖桥镇老科协分会组织48户养蜂农民培训,其中有28户是贫困户,通过培训学习后效果明显。青山皮鞋工业园,聚集30多家规模制鞋企业,家庭作坊100余家,产业基础较好,但地理位置偏远,人才、技术瓶颈突出,周边贫困人口也比较集中。为此,在县、镇老科协的建议下,湘潭县投入资金50万元在园区内成立“园区技能培训学校”,对参训的贫困群众实行学费、报名费、资料费、办证费、住宿费全免。镇老科协积极动员贫困群众到“园区技能培训学校”学习,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后,或推荐到园区鞋厂生产线工作,或以家庭作坊式承接皮鞋厂手工业务。2017年,该培训学校举办培训班56场累计培训贫困群众3195名,其中80%以上实现了就业或自主创业。“一户一产业工人”工程探索形成的“青山模式”,先后被湖南省委《改革简报》和“中国乡村发现网”专题推介,湘潭县在全省脱贫解困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湘潭县乌石镇老科协根据该镇有3个村被列入省级贫困村、建档立卡户达353户之多的情况,于今年与镇妇联联手开办了为期2天的“户帮户,亲帮亲”的育婴师技能培训班,有110人参训,还进行了技能考试。这些育婴师到县、市从事家庭保育工作,既有了一技之长,又为家庭增加了收入进而脱贫。

四、拓展增收平台,延伸致富“链条”

湘潭市各级老科协依托区域内独特的生态、人文资源,大力支持发展乡村旅游业,着力打造旅游名片,支持农民群众开发旅游项目,借力、发力,拓宽增收平台,帮助脱贫致富,使致富“链条”通过多个增收平台得到延伸。如湘潭县在打造“石鼓看油菜(伞工艺)、花石赏荷花、乌石采茶叶、云湖桥品甜橙”等一批旅游活动品牌的同时,县、乡、村老科协也借势造势,为贫困村民量身定做旅游产品,因户制宜开发乡村旅游项目。积极引导贫困人口参与到旅游产品开发、营销、餐饮服务活动中来,带动了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如石鼓镇以兴旺村等省定贫困村为中心,建设4800亩的油菜观光基地,对有意向流转土地的贫困户优先安排,对有基础从事规模种植的农户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对有条件从事农家餐饮、土特产销售的贫困户引导其对接市场,带动了400余户贫困户增收。2016年,湘潭县花石镇天马村、乌石镇天明村、石鼓镇双河村、安乐村等4个村先后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在镇、村老科协的引导下,参与旅游经营的村民人数达村民总数的70%以上,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达1万元以上。2018年5月,“到彭总故里采茶去”的第四届乌石茶文化节在乌石镇天明村羊鹿茶叶基地举行,这是乌石镇人民政府和省老科协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湘潭羊鹿茶叶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旅游品牌,“看茶园、品名茶、游伟人故里”成为这次茶文化节的重头戏,吸引了近千名游客和当地群众前来赏茶、品茶。茶文化节也带动了附近200多户贫困村民的餐饮、土特产和茶叶的销售。中路铺镇的龙凤庄园,是老科协会员陈顺龙打造的集旅游、休闲 茶叶生产、加工、观光一条龙的“产业链”,不仅让周边近400名村民在经济上受益,每年还吸引了近10万人次前来休闲观光。湘乡市老科协大力扶持的“涟水双泉”茶业开发有限公司,湘乡市老科协秘书长刘子忠任科技特派员,汇聚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予以技术支持。负责人老科协理事朱加良坚持诚信、共赢、开创的经营理念,大力推广生态茶叶种植,建有优质生态有机茶园近300亩,茶叶加工高标准全自动流水线2条,自主研发和推广了“双泉毛尖”“双泉白露”等系列名优绿茶产品,产品获中国中部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及湖南省第九届茶博会金奖逐渐发展成一家集茶叶种植、研发、加工、销售、茶文化传播为一体,茶叶采摘、观光休闲旅游产业融合,兼具湘乡本土茶叶文化的现代农业企业,公司还吸纳了农民工200多人,人均年收入3万多元。湖南省盘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岳塘区老科协挂牌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其中盘龙大观园辟有10多个园区,集园艺、花卉知识普及、旅游观光、休闲、农业生态体验于一体,每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公司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500多人,大多数是周边的贫困村民,人均年收近4万元。

五、拓宽销售空间,增强发展后劲

产业扶贫,关键在于既要考虑让贫困村民种什么、养什么,还要考虑产品的销路,为了解决贫困村民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吃上“定心丸”,增强发展后劲。湘潭市各级老科协根据许多贫困村民生产出的产品难找到销路而影响发展产业的积极性的现实情况,积极帮助困难村民依托“互联网 ”,拓宽销售平台,助力产业扶贫。近几年来,湘潭县各级老科协组织和会员既支持贫困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又指导他们开辟网上销售市场,成为该县老科协助力产业发展的又一亮点。老科协积极支持农户开辟网上销售平台,利用市、县政府投入打造的湖南省首家淘宝网县乡级地方馆一“特色中国湘潭县馆”和在全县17个乡镇建立的72个村级淘宝服务站。同时,依托中国邮政的“邮乐购”“邮三湘”“农鲜汇”等电商平台,在省定贫困村设立电商公共服务站等平台载体,带动线上线下农产品销售,有效解决了贫困户的农产品销售难题。依托电商平合,去年湘潭县农产品进城实现交易额达1亿元以上。如,湖南粒粒珍湘莲有限公司依托“淘宝”平台,帮助花石镇东晓村等省定贫困村400余户贫困户销售新鲜莲蓬利润达260万元,户均增收5000余元。又如,茶恩寺镇老科协理事李兵生、王扬彪组建的养蜂协会,利用“淘宝”平台每年为该镇145户养蜂农民销售蜂蜜2万多斤,按最低市价80元一公斤计算,收入80余万元,其中镇老科协重点扶助的18户困难户销售新鲜蜂蜜7200斤,获收入28.8万元,户平增收1.6万元,贫困户唐雪姣养蜜蜂25箱,年产蜂蜜1000多斤,增加收入4万多元。镇、村老科协利用“互联网 ”帮助贫困村民将所生产的蜂蜜全部销售一空,实现了所帮18户贫困户基本脱贫。与此同时,各级老科协会员创办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推行了“生产 加工 销售”“一条龙”模式,从畅通销售渠道上解决了农民“卖难”的后顾之忧。

上一篇:蒋国梁在湘潭市老科协八届五次常         下一篇:建设“四型”协会 打造品牌团
版权所有:湘潭市老科学技工作者协会 备案号:湘ICP备18014771号-1 技术支持亿度网络

湘公网安备 430302020012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