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科协会员五头羊扶贫的故事
——记湖南省湘潭县中路铺铺竹山村老科协会员陈水林
在湖南省湘潭县,人们传颂着一位老科协会员五头羊扶贫的故事。他就是湘潭县中路铺镇竹山村老科协会员陈水林。他从2006年以养羊起步,开启了致富之门,于2014年创办了湘潭县白泉养羊专业合作社。发了“羊”财的陈水林,致富不忘乡邻,决心回报社会,帮助贫困乡亲脱贫致富,13年来,他以每户送五头羊的形式,助力乡亲脱贫。他送羊的足迹遍布了整个湘潭县,已陆续送出黑山羊1万余头,经他帮助的贫困群众达400多户、1000多人。在陈水林五头羊扶贫的故事里,贯穿着一条感恩、施恩、报恩的主线。
感恩
那是2006年的春天,陈水林坐在家徒四壁的砖屋里一筹莫展,没手艺,没本钱,没门路,一个“穷”字几乎压垮了这个身高1米75的铮铮汉子。在电视里偶然看到养黑山羊能赚钱,陈水林厚着脸皮敲开了亲戚家的大门,他想借钱养羊。
当时的农村,家家户户积蓄都不多。陈水林足足借了9户人家,才借到4000元,买了26头羊。家门口有草,后面有山,陈水林从此一头扎进羊的世界,每天赶着羊早出晚归,一门心思养羊。没经验,没技术,怎么办?“附近的羊都是散养的,看别人的看不出名堂”。陈水林琢磨着,拉通了村里第一根网线,买了村里第一台电脑,在网上搜索养羊的知识。
陈水林的兜里一直装着一个小记事本,小本往前翻,写着羊的喂养、生育、常见病治疗方面的知识,往后翻则整整齐齐记着那9家人的名字和借款金额。这个小本里藏着陈水林的情感天平,天平一头挑着一家人的希望,一头则是乡亲们沉甸甸的恩情。此时,陈水林的最大心愿,就是把羊养好,创造效益,尽早地把所借的9户人家的钱还上,以感激他们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伸出的援手,感谢乡亲们沉甸甸的恩情。他说:“羊尚懂跪乳之恩,当初没有9户乡亲借钱给我买第一批羊,哪有我陈水林的今天啊”。
施恩
当年,陈水林养的13头母羊产了40多头小羊,公羊长大后卖了个好价钱。第二年,陈水林就把借的钱全部还上了。2010年,陈水林家的土砖房变成了楼房。2012年,羊圈里的羊达到200头。2014年,陈水林成立了湘潭县白泉养羊专业合作社。
可能是同病相怜,可能是因自己有过贫困的经历,发了“羊”财的陈水林特别关注还没有走上富裕之路的乡邻们,当他看到村里李铁健因车祸右脚截肢,父母又都病着,还有孩子要读书的情况时,便给李家送去了4头公羊,1头母羊。李铁健说:“我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但柱着拐放羊还可以。”李铁健每天坚持放羊3个小时以上,“跑山羊比圈养的贵一倍”。
在陈水林的帮助下,李铁健养羊尝到了甜头。他感慨地说:“陈总不仅免费送羊,提供技术指导,还保底价22元每斤回收。去年过年行情好,卖到外面有30元每斤的毛重。”销路不愁,又没风险,李铁健养羊的信心更足了。他家的羊已达到35头,年增加收入稳定在2万元以上。
谭家山镇的李星云打工炸石头时炸掉了左手,炸瞎了左眼,陈水林也给他送去了5头羊,让其自繁自养。一年后李星云家的羊发展到30多头,卖了几头,如今存栏27头。李星云说,这附近乡镇至少有7户人家收到过陈水林送的羊。陈水林的扶贫事迹报到省里后,省扶贫办还奖励了他5万元。
报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陈水林“发明”的五头羊扶贫模式,得到了市县领导的重视。当中央产业扶贫政策的春风吹到中路铺镇,陈水林便依托湘潭县白泉养羊专业合作社,承担了2017年和2018年省重点产业扶贫项目。项目以5年为期,政府以奖代投投入财政资金100万元,将扶贫资金物化为羊的形式,精准帮扶贫困户。
搭上党委政府的“顺风车”,陈水林的扶贫事业越做越大。他送羊的足迹遍布整个湘潭县。“送出去的羊至少1万头,且全部是贫困户。”陈水林说,湘潭市农业农村局还给他封了“官”:产业指导员,义务给养羊的贫困户提供培训、疫苗和回购等服务。
谈起陈水林为乡亲们服务,那可谓是十分的尽心和贴心。今年5月5日一大早,陈水林就接到了贫困户陈明根的电话:“陈总,今天放羊发现一只羊走路一腐一拐的,怎么回事呢?”陈明根家的羊都是陈水林免费送的,是陈明根一家脱贫的指望。陈水林不敢耽搁,放下打扫羊圈的扫帚,跳上汽车,顺着弯弯曲曲的村道,赶往隔壁的毛塘村,驱车10多分钟,陈水林将车停在陈明根家门口,朝着在田里放羊的陈明根吆喝:“老陈啊,那羊蹄子应该是被树杈扎了,你涂点红霉素在蹄子上,保准过几点就没事。”身材瘦小的陈明根三步并作两步,从田里跑上来,细心请教其他养羊方面的问题。陈明根的老婆闻讯,端着热腾腾的茶来到田埂边,笑着说:“劳烦大恩人跑一趟,喝口茶。”陈水林摆摆手:“我不是什么恩人,现在是政府出钱,我送羊,只是传递和报答党的恩情。”
当陈水林五头羊扶贫的故事被大家津津乐道时,陈水林也在暗自地思衬着,我送羊扶贫,一则是报恩,二则是依靠贫困户的力量扩大合作社的养殖规模。
湖南省湘潭市老科协 赵学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