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老科协动态 > 基层动态
黄德宗:挥洒此生献田畴

“金色田野夕阳红”之六

和煦春风吹拂着嫩绿的秧苗,广袤田垄里耕整机来回穿梭,一年一度的春插“大仗”已经打响。近日,年逾古稀的资深水稻专家、市农科所退休研究员黄德宗像往常一样,来到离家约2公里远的一处集中育秧点,查看秧苗长势,与育秧点负责人不期而遇。他们是多年来的老熟人,而且黄德宗没少指导过对方,但这次见面时黄德宗仍不厌其烦地传授秧田后期水肥管理相关技术要领。

黄德宗自1972年从湖南农大毕业至今,一直工作、生活在市农科所,专攻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对市农科所试验田及周边雨湖区长城乡花园村的稻田都了如指掌,并与当地村民结下了深厚友谊。他时常以老黄牛精神鞭策自己,吃苦耐劳、勤奋钻研,科研成果较多,从而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水稻专家。

2010年黄德宗退休时,他领衔的高产优质早稻杂交品种潭两优215、潭两优39选育工作正处于中期,还需要两三年时间才能定型和示范推广。为此,他欣然接受了单位的返聘,一干就是5年。

“就算单位不返聘,我也会义务参与这两个品种的选育。”黄德宗说,围绕米质、产量、低镉吸收、抗逆性等所有生长性状选优,他和科研团队成员已经奋战了三四年,耗费了许多心血与汗水,这份责任心和情感是无法因为“退休”来割断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潭两优215、潭两优39分别于2012年、2014年通过省级审定,在我省和江西省大面积推广栽培,深受种粮户青睐。与此同时,黄德宗主导并参与的“广适型超级杂交早稻株两优30的选育研究”,获得应用技术类“国内领先”评价;“株两优08种子生产及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荣获 2013年度省农业丰收奖。

黄德宗表示,杂交水稻的选育过程中,不仅要追求稻种的性状优良,而且要追求稻种产量,才能实现科研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上世纪70年代试验田亩产稻种只有数公斤,后来慢慢增长到数十公斤,如今已达500-600公斤,其中的奥妙就在于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提炼和巩固。其中,父本植株和母本植株的抽穗扬花时间差只能在3天以内,否则就会影响传花授粉质量;若超过7天,整块试验田就泡汤了。为此,数十年来他养成了耐寂寞、多观察、勤记录的性格,退休后依然如此,并锻炼出战酷暑、斗高温的强健体魄。

2019年以来,黄德宗在稻种选育这一块基本“退休”,转而参与泉塘子农技站超级杂交稻中试基地“超高产攻关示范研究”,先后取得了一季稻亩产912公斤,双季亩产量1378公斤、1396公斤的佳绩。该项目租赁了市农科所的30亩试验田,距离黄德宗家里有1.5公里左右。他说,做这样的课题研究“斤斤计较”还不行,必须是“粒粒计较”,才能确保各项数据的真实性、权威性。每年春季到秋季,除了农业分会的集体活动,他几乎每天守在试验田边。从插秧、田间管理到收割,每一个数据、每一项措施他都有案在册,毫不马虎。

2020年秋收后,市老科协农业分会牵头编写了一套种植养殖业科普丛书,共计11册。每册由农业分会中的有关专家主笔,紧密结合我市的自然条件、产业基础、种质资源等进行布局谋篇,对广大种植养殖业主具有很强的技术指导和市场引导作用。作为农业分会的骨干成员之一,黄德宗的任务是审稿。尽管他主攻的技术领域是水稻,但对其他种植养殖业的文稿同样一丝不苟地进行斟酌把关,而不是简单地查找错别字、当好好先生。“我可以站在普通读者或种植养殖户的角度,去看待某一项技术要领是否通俗易懂;同时可以将日常生活中所了解的情况与作者进行沟通,力求内容更完美、更具权威性。”他说,虽然都是资深专业人士创作的科普文,需要修缮、补充的地方少之又少,但严谨一点只有好处。审稿原本计划一个月时间,但他夜以继日地连续作战,结果只用了十来天就出色完成任务,平均每册不到一天。

“此生只为优质稻,挥洒余热献田畴。”黄德宗表示,凡是与粮食生产相关的事都是他的致爱,凡是自己力所能及的技术服务或科研活动,都将不计报酬、不遗余力。

上一篇:领悟“三牛四干” 先做“五件         下一篇:联点共建专家站 炉火正旺再
版权所有:湘潭市老科学技工作者协会 备案号:湘ICP备18014771号-1 技术支持亿度网络

湘公网安备 43030202001248号